图片展示

 

首   页                国际要闻                国内要闻                 决策智库                 决策信息                决策人物                招商引资                决策服务
                          影视娱乐                文化旅游                 三农扶贫                  公益中国                知识产权                科技生活                经济动态



执行就地过年政策,不能层层加码

作者:决策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19:31:18 来源:光明网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即将到来,身处异地的人们渴望回到久别的家乡,和亲人们过个团圆节。但因为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


减少人员流动能降低病毒传播概率,这一防疫措施早有社会共识。况且,当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部分地区防疫形势严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倡议过节不返乡、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一时的留守换来的是长久的安宁,对个人、于社会都是好事,也体现了每个人对社会的担当。


很多地方为了留人就地过年,更是拿出了硬措施,给群众真实惠。譬如,浙江宁波,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宣布直接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现金红包”,有力度,也有温度。


需要提醒的是,就地过年的倡议与相关政策的执行,始终要置于科学防疫的框架之下。


具体来说,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有条件的低风险地区避免“一刀切”执行就地过年政策,应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这符合科学防疫要求和人情常理。


政策执行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这不仅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担当,也是对各地疫情防控下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关于此,这两年有不少怪现象,有对从外地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实行强制隔离的,也有“硬核”劝返的,还有动辄堵路、封户的。潜台词就是:最好别回来。

此类行为不仅是懒政、惰政的体现,更暴露出治理能力上的巨大短板,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格格不入,也有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尤其是在我们已积累了两个春节假日疫情防控经验的条件下,各地防控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应有相应提高,不应过度依赖超常态的管控手段。


中国人对春节有特殊的情感,期盼喜庆、祥和、团聚的氛围。年关将近,我们有必要再次敲警钟、打边鼓,在坚持“动态清零”基础上,务必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从严从紧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让群众过一个健康又温馨的春节。


Top

关于我们      合作联系    保护隐私条款    免责条款
 

决策网网络版权所有 © 2016-2027  备案号:京ICP备18062851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