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首   页                国际要闻                国内要闻                 决策智库                 决策信息                决策人物                招商引资                决策服务
                          影视娱乐                文化旅游                 三农扶贫                  公益中国                知识产权                科技生活                经济动态



鼓励变革试验,提升教育转型动力

作者:决策 浏览: 发表时间:2018-11-05 09:00:12

  近期,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了《迎接教育深度变革的“前夜”》一文。在报道中,记者对“探月学院”做了较为详细深入呈现。作为中国高中学龄段的一所著名创新学院,探月学院重组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彻底更新了老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造。尽管探月学院才刚刚开始招生,但是不少教育界的专业人士认为:未来学校的破土而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依照传统的看法,探月学院无疑令人惊奇。首先是她的创始人王熙乔只有21岁,他在18岁的时候放弃了去美国读大学的计划,转而创立探月学院,这意味着这所高中是由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主导创建的。其次是这所学校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进行分类,而是制定了元认知、核心素养、程序性知识、事实与概念等五个层面的知识。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彻底从传统的“教授-学习”中转向了“研讨式学习”。最后,这所学校不提供高中学籍,基本上所有孩子都会绕开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考。

  除了上述三个特点,这所创新高中一年的学费也不菲,在北京一年的学费是15万元。尽管这一水平相对于著名的私立高中来说还算不上昂贵,不过对于一线城市的普通家庭来说已很难承受了。所以,高昂的价格和不走寻常路的模式,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门槛。去探月学院体验和接受创新教育,意味着需要承受较高的经济成本和较大的机会成本,等于变相排除了绝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生源。事实上,从报读的学生家庭背景来看,有不少是移民或准移民家庭,教育选择的空间很大。

  不过,高门槛这一事实却并不能抹杀创始人王熙乔探索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从微观来看,目前中国城镇家庭的教育诉求已经朝着个性化、精英化的方向快速前行,而传统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产品,却还是以工业化时期创立之初为主的批量化、大众化为办学思路。尽管许多学校为了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实施了实验班、重点班,引入了五花八门的教学办法,但总体方向仍剑指考试,而非真实的社会需求。目前家校之间越发紧张的关系,几乎所有家庭对教育的重金投入,全部是基于上述教育模式的内在冲突和矛盾而诞生的。

  从宏观上来看,单个孩子获得如此大规模的注意力和教育资源并不常见。这使得个体的潜在优势有了个性化培养的可能性,换言之,过去只有贵族能享受的个性化培养权利,今天有可能被下放给普通的中产阶层家庭。于是,许多家庭在投入教育的时候,有机会不仅仅围绕着传统学校的排名来进行,转而“回到初衷”,就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而进行投入。

  上述教育层面的焦灼、矛盾和反思,实际上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具体到中国社会,过去四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催生了一大批经济实力优渥的家庭。不过这些家庭在教育上的探索却大大落后于经济收入的增长。这使得许多家长都将教育投资当成了教育本身依靠这些家庭的大举投入,教育培训产业得以高歌猛进。不过,这一现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因为教育全球化本身也在改变中国的基础教育。依附北大附中的探月学院,更接地气的成都好奇学校,以及散落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多个城市的微小试点,都是对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培训的一种反思。

  不过这些“未来教育”的试验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中国有52万所学校,教师数量达到了1600万,学生数量则高达2.6亿。如此大规模的体量,要实现教育转型并非易事。但是,允许几所有条件的学校探索一些未来教育的变革,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毕竟,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太多明显的诟病,而单个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又不可能做出太出格的变化。只有在制度上允许和鼓励创新的空间,中国教育的转型才能更富动力和活力。


Top

关于我们      合作联系    保护隐私条款    免责条款
 

决策网网络版权所有 © 2016-2027  备案号:京ICP备18062851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