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首   页                国际要闻                国内要闻                 决策智库                 决策信息                决策人物                招商引资                决策服务
                          影视娱乐                文化旅游                 三农扶贫                  公益中国                知识产权                科技生活                经济动态



因牛而富   因牛而兴   因牛而“牛” ---写在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召开之际

作者:决策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9-08 10:50:10 来源:中国决策网

金秋平凉,硕果飘香。


崆峒山下,泾河两岸。但见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高大健硕,毛色光亮;一群群小牛犊在牛棚里蹦跳欢唱,吃完“营养餐”的红牛在“运动场”悠闲的散步。一座座标准化牛舍和有规模的养牛场、养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新农村拔地而起,构成了乡村最美丽的风景。

远看似一幅画,近看似田园牧歌。


第十四届中国牛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将在神奇秀美的崆峒山下---甘肃省平凉市举行,随着消息在全媒体发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目光将再次投向平凉。

盛世盛会盛情浓,牛业牛宴牛气大。历经40年探索发展牛产业的磨炼与积淀,面对这个全国的“牛”盛会,平凉早已是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养牛业已成为外界打量平凉的一个窗口,由一个振兴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到举办全国的“红牛”盛会,一路走来,牛产业大会不容易,红牛节不容易,平凉不容易。

平凉农民自古就有养牛耕田的传统。早在战国末年,平凉曾经出现过一个著名的“养牛大户”,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写入《史记》的平凉人。

曾经的平凉,偏居一隅,经济落后,默默无闻。长期以来,平凉发展的每一步,都倾注着各方心血。作为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指挥者”,历届主政者适时为平凉发展举旗定向,出谋划策,把脉开方。


近年来,平凉市把牛产业被确定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耕地牛”转身为“致富牛”。

平凉,因牛而富,因牛而兴,因牛而荣,因牛而“牛”,因牛而小康。因红牛夺取养生福地、中国最具魅力城市的桂冠。

因牛而富

在通往灵台康庄牧业公司、秦宝养殖公司、盛丰养殖牛场的道路两旁淋漓的红砖墙,有几条标语非常醒目:农民持家要致富,养殖红牛是条路;牛多肥多粮丰收,小康路上有奔头。家养数头好红牛,致富住进小康楼。


“高大上”的宣传方式背后,凝结着平凉决战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与积极探索。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核心地带,“屏障三秦、控驭五原”,是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和西北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域,是西北重要的畜牧基地和农林产品基地。


平凉境内四季分明,生态良好,盛产小麦、玉米、苜蓿等作物,是发展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理想区域,也是全国唯一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的核心养殖区和加工贸易区。


平凉围绕红牛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形成涵盖牧草种植、粪便有机处理、红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推进肉牛繁育、饲料供应、安全防疫、科技创新、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产业体系建设。


2019年6月,平凉红牛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平凉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的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建设启动,将引入更多的驻站专家与科研成果,助推全市肉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契机,引入更多的驻站专家与科研成果,以“平凉红牛”品牌为抓手,助推平凉草牧业发展。

一场盛会,唤“醒”了平凉,激“活”了牛产业。

2018年阳春三月,以“做优平凉红牛产业,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平凉红牛发展战略座谈会召开,邀请全国各地的“牛”专家为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把脉会诊,精准定位。将地处西北偏僻的平凉推向开放开发前沿,掀开了平凉红牛发展的新篇章。


从一家一户单独饲养的“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甘肃平凉的养牛从成群粗放牧、一家一户单独饲养到养牛专业合作社、公司化运营,规模化发展。

从乡村牛羊市场交易会、乡村赛牛会、评选状元牛等转身到养牛场和规模化养牛公司,订单销售出口的演变,不断撬动养牛业持续发展。


平凉的养牛业形成规模效应,靠的是什么?

科技+服务。


不会养牛,有技术培训。怕牛死亡,有保险兜底;不愿自养,可以参加合作社……风险低,收益大,“投牛还犊”项目在乡村养牛公司迅速发展。

但问题随之而来。


贫困户买不起牛犊咋办?


牛从哪儿来、怎么养?养成了怎么卖?养殖户能不能稳定增收……


为解决这些问题,平凉这样做:政府 “当红娘”,牵线引导与市场有机结合,撮合龙头企业、金融部门和农民有效对接,架起桥梁。


探索出“寄养代繁”养殖模式,即由企业提供担保,金融部门向合作社、养殖户放贷,合作社、养殖户向企业交押金,可以说是“借牛产犊”,扶持贫困户养牛,贫困户免费从养殖企业贷牛,牛养大后再“还”给企业,企业扣除牛犊费用后收益归贫困户,还牛后再贷,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2016年,“寄养代繁”养殖模式启动实施,助力精准扶贫,在贫困乡村百花齐放。


上良镇北张村村民姚义平是“借牛产犊”项目的受益者。他赊欠饲养的3头怀孕母牛,去年卖了3头牛犊收入1.95万元,加上在牛场打零工、种玉米、弟弟外出打工,总计年收入5.3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愁帽子。


政府主导、企业牵头,自养为主、联养为补,改粮种饲、以养定种,保险止损、保底收购,滚动发展、持续脱贫——

“一头牛”牵出了一条全产业链,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寄养代繁”激活了平凉的农村经济,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年轻人回来了,老人和孩子露出了喜悦的笑脸,曾经沉寂的深山沟生机再现。


这是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报告单:


平凉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406个,培育养牛大户1.6万户,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012个,带动了8.42万贫困户发展牛产业。

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科技对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

“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舍、户有牛棚”的养殖格局已形成。同时也实现“牛在平凉养,肉在全国卖”,一头牛卖出两头牛的价值。

红牛换红票。仅2018年,平凉市红牛饲养梁接近70万头,总产值达到72亿元,重点养殖区域农民人均养牛收入达到3000多元。

牛产业为平凉农民带来红红火火的幸福日子。


因牛而兴                                                                                                                                                                          从养牛场到田间地头,平凉市涌现出一大批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红牛产业的“牛司令”。

在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有一位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农民姚军福,是盛丰养殖公司的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他从小就爱牛、“一天看不到牛,就觉得心里难受,吃不好也睡不香。”


在年少的时候放牛,年轻时恋牛、喂牛,中年时依靠“寄养代繁”模式带头发展红牛养殖。

2013年建办盛丰养牛公司,姚军福当时只有160头红牛。


2016年,借助“寄养代繁”项目,公司红牛饲养达到520头,解决了这些年来养牛缺资金、怕赔本的老大难问题。

“秦川牛、南德温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走进牛圈,姚军福都会亲昵地喊着牛的名字。

听到叫声,牛儿们就会撒着欢地跑到他跟前,蹭他拱他。他摸摸这个拍拍那个,就像拍打自家孩子。

“这些牛可通人性了,你对它好,它就会加倍回报你。”

“养牛,把牛当孩子养。” 姚军福为自己喂养的每头牛都起了名字,他把牛分成婴儿期、少年期、壮年期,每个时期的喂养都有各自的饲料配比。 

姚军福喂牛、恋牛、养牛的故事延续了半个世纪,养牛致富以后,姚军福不“闷着富”,积极带领全村64户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红牛养殖,使全村红牛饲养达到900多头,目前已脱贫的52户中,依靠养牛脱贫的就有32户,谱写出了养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田园牧歌。

2018年8月3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在北张村调研牛产业发展时,对姚军福带领贫困户养牛的做法大加点赞。

姚军福被当地农民群众亲切的称他是咱们的“牛司令”。被甘肃省委授予脱贫致富贡献奖、平凉市第四届劳动模范。

根据姚军福养牛致富的故事改编拍摄成微电影《孺子牛》在养牛村、网络、广播电视上广泛传播。

建办2003年平凉天源红牛繁育公司,至今已有17个年头。依托“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市场、发展产业,带动周边210户群众参与发展红牛、苹果、蔬菜、劳务产业,就地输转劳动力120人,户均增收1.5万元。

平凉,因牛而兴。

平凉市还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注册牛肉类商标68件。2018年6月,“平凉红牛”成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优质高档牛肉被国内外权威专家鉴定达到日本A5级标准,拿到了供应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入场券”,也建成了供港肉牛养殖基地,也放大了“平凉红牛”的品牌效应。

因牛而“牛”

平凉红牛的“红”,枣红色牛皮看起来油光锃亮。“‘平凉红牛’不光皮红,肉更‘红’!”

平凉红牛以“萝卜角、升子嘴、头如罐、眼如蛋、耳如扇、毛如缎、柱子腿、四蹄不露两头齐”等显著特点,成为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

“牛要专门听音乐?还要吃‘营养餐’?喝自来水?”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平凉”大型电视文化活动中,30位书画艺术家来到“平凉红牛”养殖公司、养牛大户、养牛专业合作社采风创作。

见到一头头健壮的牛一边咀嚼着“营养餐”,一边听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时,书画名家们满是好奇。

艺术家们即兴拿起画笔,为平凉红牛创作,以画做媒,让平凉红牛“牛”起来。

平凉红牛“牛”起来离不开本土走出的著名画家蒋志鑫的宣传推介。

他属牛、号蛮牛、小时候放过牛、最爱画牛。有五牛图、七牛图、九牛图,他创作的一幅《五牛图》被一位藏家以42.56万元的价格收藏。

2018年春天,蒋志鑫从京城回到家乡平凉,为了创作平凉红牛画,曾多次走进养牛大县、牧业乡、养牛公司、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专业村。

他专门和红牛养殖大户交朋友,近距离观察红牛的特征、习性,回到崆峒山下的蒋家沟村,闭门谢客,潜心创作“平凉红牛”系列作品。

蒋志鑫笔下的红牛一如他的性格,都有一股牛劲和豪气。创作出的红牛图形神兼备,构图奇特,变化多端。红牛或温顺淳朴,或高大健硕,或倔强霸气。作品一经在平凉和北京城展出,便受到美术界朋友以及书画收藏家的追捧购买。

蒋志鑫表示:画平凉红牛,把平凉红牛宣传推介出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平凉红牛更“牛”,他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平凉,也因红牛而“红”。

2019年在崆峒古镇举办的全市春官赛诗会,让平凉红牛更靓了。

大学生春官陈龙的《家乡赞》中说道:“平凉金果和红牛,走向世界创一流。书记市长真能干,魅力城市夺桂冠”。这不仅是一场欢乐的春官赛诗盛会,也是一卷礼赞平凉“决策者”与牛产业的时代华章,给砥砺奋进的人民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注入澎湃的精神动力。

从养牛场到餐桌,平凉养殖的红牛肉以皮质厚韧,肉质细嫩,品味纯正而出名。

一场养生美食大赛惊艳了食客。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梓萌在品尝了“平凉红牛”美食之后赞不绝口:“平凉牛肉,就是好吃,越吃越香,越吃越美”!她表示:愿为“平凉红牛”推介出一份力。

平凉养生红牛名菜助推了红牛更加“牛气冲天”。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养生之道,是先祖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四年前,平凉市10万职工技能大练兵活动组委会主办的中式烹调师技能大赛,平凉宾馆宴宾楼厨师毕健民选用平凉红牛、平凉山药、平凉小米、西红柿等食材,制作的菜品《珍珠聚贤小牛排》在众多的选手中过关斩将,以鲜嫩爽滑的美味夺得平凉市九大养生名菜榜单第一名。

同样,杨燕军烹饪的菜品《金菊映红牛》以香气四溢惊艳了评委和食客,也入围平凉九大养生名菜 。

为再次助推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平凉红牛美食烹饪技能大赛,将在第十四届全国牛产业大会召开期间举行,38名从县(区、市)选拔出来的“厨神”将在崆峒古镇一展绝技,烹调精品美食,比拼真功夫。

到时,让我们再一次体味平凉红牛宴的牛气轰轰、牛气冲天的盛况。

一个节会,一个机遇的铸就。

一个节会,一个品牌的锻造。

一个节会,一个产业的勃兴。

在即将到来的金秋九月,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如期召开,让我们相约神奇秀美的崆峒山下---古镇,不见不散。(通讯员 景兴才 郭惠民)


Top

关于我们      合作联系    保护隐私条款    免责条款
 

决策网网络版权所有 © 2016-2027  备案号:京ICP备18062851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